学术交流

石羊河实验站2023年第十七期学术交流会

发布日期:2023-09-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时 间:2023年9月22日晚20:00

地 点:石羊河实验站214会议室


报告人:李琳

题目:土壤盐分及其对土壤微生物、温室气体排放、作物产量、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的相关影响的综述

内容简介:关于土壤盐分问题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对其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例如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碳和温室气体(GHG)排放)、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影响的考虑有限。本篇文章综合了 1989 年至 2022 年间发表的 238 篇关于土壤盐分影响的文章中的信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度通过渗透压和离子效应的变化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土壤酶活性; (2)土壤盐分降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并改变温室气体排放,这是集约化农业和全球变暖情景下的一个严重问题; (3)土壤盐分可使农作物减产达58%;(4)土壤盐分,即使处于较低水平,也会引起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深刻改变; (5)土壤盐碱化严重,部分土壤已达到严重荒漠化状态; (6) 需要以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式制定土壤盐分的创新缓解策略。最后该篇文章的学者发现在盐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方面仍然存在的较大的知识缺口。以往量化土壤盐分效应的经验仍然是小规模的,不适当的研究方法有时被用于研究土壤盐分效应。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我们对土壤盐分影响的认识,解决更大范围的盐分影响问题,并发展创新的研究方法。


报告人:王月芯

题目: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农田水热氮传输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机制与模拟研究

内容简介: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我国主要的灌溉玉米生产区。我国水资源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制约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是水资源水量不足、分布不平衡和农业用水占比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国家在西北干旱地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并逐步取代传统灌溉,这必会对区域气候环境及生态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大面积传统滴灌向膜下滴灌转变,在田间的水热氮循环过程,作物生长过程如何变化?在未来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对农田水热氮的传输机制有何新的挑战?以此为研究,本实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系统在农田尺度对水热通量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覆膜滴灌、无膜滴灌、覆膜畦灌、浅埋滴灌四种不同灌溉方式对农田水热氮传输的规律,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作物-大气系统内的水分、能量平衡过程、氮传输以及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机理,从而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促进灌溉方式转变提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欢迎各位老师与同学参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